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2010年12月,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举行90寿辰宴会。张老将自己过去的90年分为“求生”“求安”“求得”三个阶段。与其三个阶段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反右派斗争、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B.八一三事变、“一月革命”、浦东开发
C.五卅运动、米棉之战、“一月革命”
D.“四一二”政变、上海解放、宝山钢铁公司建立
2022-03-27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2 . 近年国家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中,深圳市被“允许在攻克改革难题上先行先试,率先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圳市也相应制订了《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三年实施方案”。我国深化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意在
A.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B.辐射东南亚引领全球化
C.发挥其探索和示范作用D.实现与港澳的经济对接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据谷牧《回忆邓小平》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再次发出扩大开放的时代声音。从“烂泥地”到“领头羊”,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4月2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深圳特区设立的过程,并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及其反映的改革开放精神。
4 . 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其中上海更是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上海形成“华洋杂居”局面的主要原因,并列举19世纪下半叶致力于上海工业发展的代表人物和知名企业。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分析当时我国对外开放“有些效果”的政策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3)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试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予以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前后欧洲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八七会议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列为党的总方针,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为获得农民的支持,广泛开展土地革命。1931年,形成了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19479月,中共中央制定《全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开展土地改革。到194910月,全国一亿多农民分得土地。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的地区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90%以上的农业人口完成了土改。1952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新政权获得农民信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土改后建立的小农经济已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央决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变农民个体土地所有为集体所有,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以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序号史实
1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6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92010年,中国工业中的粗钢、水泥、化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0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3)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的角度,任选两项史实,提炼一个主题。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运用这三项史实对所提炼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史实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请按照答题示例格式答题,抄写答题示例内容不得分。)
【答题示例】
所选序号:1、3。
主题: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补充史实: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简要阐释: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1988年中国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2021-02-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邓小平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由此可知,1990年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A.是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结果B.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
C.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D.推动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二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1959年我国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系统规划。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0年,我国补充、修订原规划后出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提出长江流域重点解决防洪、航运、灌溉、引水、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六方面的问题,并规划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一批主要工程项目。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

——摘编自吴传清《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并说明该计划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0-12-26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举措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设立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9 .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推动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B.允许上海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给予上海浦东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D.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0-12-1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10 . 到2001年,中国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均首次超过50%。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投入生产,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材料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对外开放地域迅速扩大
C.外资在市场占主导地位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2020-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