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近年国家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中,深圳市被“允许在攻克改革难题上先行先试,率先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圳市也相应制订了《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三年实施方案”。我国深化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意在
A.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B.辐射东南亚引领全球化
C.发挥其探索和示范作用D.实现与港澳的经济对接
2 . 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D.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2022-08-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90年春节,邓小平对上海的领导干部提出:“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当年采取的“大的动作”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B.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4 . 邓小平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由此可知,1990年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A.是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结果B.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
C.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D.推动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二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1959年我国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系统规划。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0年,我国补充、修订原规划后出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提出长江流域重点解决防洪、航运、灌溉、引水、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六方面的问题,并规划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一批主要工程项目。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

——摘编自吴传清《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并说明该计划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0-12-26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举措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设立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旱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为何得到农民的支持。概括这种做法对农村改革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哪一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8 .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推动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B.允许上海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给予上海浦东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D.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0-12-1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9 .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长城、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篇章,浦东开发也将成为新的历史篇章”,这句话的主要依据是
A.浦东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B.浦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C.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D.浦东原来的经济基础差
10 .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坚韧顽强,砥砺前行。回首过去,1990年同样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下列选项中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C.中英签署联合声明D.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