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2019年国庆大阅兵上,“腾飞上海”彩车象征上海正朝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目标迈进。上海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也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中共中央在90年代做出的重大举措是
A.开放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B.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C.开放长江三角洲经济区D.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 . “不仅是建设一个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条新路,这就是在借鉴南方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础.....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这一开放战略指的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内地省会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都是由这种金融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

材料二   鸦片贸易最初的目标是解决大英帝国的金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也是一场金融战争。18世纪……中国成为了吸收世界白银的无底洞,造成了欧洲的白银紧张。……当两国最终兵戎相见时,伦敦已经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拥有着活跃的股票市场。而中国虽然身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却无现代金融可言。……跨越半个地球的远征所带来的财政挑战可想而知,但英国政府却能从容应对。而清政府虽然统治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却没有金融市场可依赖。其政府财政还是依靠落后的税收体系,根本应付不了突发的大危机。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

材料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定调,意味着上海将逐渐更换经济增长引擎。在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原来推进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逐渐衰减,上海迫切需要完成结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新的增长动力。“而金融无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上海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新华网(2009年4月29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英国金融”、“美国金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2020-06-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下列城市最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唐末时期的扬州B.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C.鸦片战争以后的广州D.90年代以来的上海
2020-05-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阳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磨难,逐渐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材料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共产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的主要表现。(任答4点,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简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中央采取的主要措施。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在了解到市易法施行的情况后,对王安石说)“闻市易买卖极苛细,市人籍籍怨谤,以为官司浸淫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闻榷货(政府专卖场所——编者注)卖冰,致民卖雪都不售;又闻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芝麻即芝麻贵。”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JimPowell等人之所以指责新政延长了萧条,是因其一系列“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比如税收,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众所周知,高收入阶层是私人投资的核心来源,当你收入的四分之三会被政府收走时,整个社会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新政中的劳工保护法案也不是没有争议,有组织的工会权力增强之后,工人工资大大提高——这貌似是件好事,但雇主却通过减少雇佣的方式“用脚投票”,结果失业率居高不下。

——《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材料三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市易法造成政府“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芝麻即芝麻贵”状况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最初推行市易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受到指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材料中“新政”受指责的举措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0-05-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8 . 经历40年发展,中国对外开放蹄疾步稳、循序渐进、“由点及面”铸就了一条大国开放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月5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广东省委汇报了上述设想,邓小平同志对广东省委领导同志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5月1日市委向省委请示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深圳市毗邻香港的优势,加速发展鲜活农副产品出口;重点引进外资兴办工商企业,允许客商独资、合资或合作经营;开辟和扩大旅游区,利用外资兴建旅游宾馆,积极发展旅游业;并建议简化口岸出入境手续,与香港互通旅游车;开设外币商店,代销外国厂商产品……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文件,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出口特区”。

——《邓小平与深圳经济特区》

材料二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就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1)写出做出“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决策的年份。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简述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出发点有哪些?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深圳、上海浦东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2020-05-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90年,邓小平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当时“把上海搞起来”的具体措施是
A.推行土地改革B.实行“一国两制”
C.开发开放浦东D.设立自由贸易区
10 . 邓小平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由此可知,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A.是中国经济开放区发展的结果
B.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
C.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