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得到长三角等周边省市的大力支持,客观上也为长三角等周边地区提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新的平台,为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体现了国家战略的价值所在。这一战略价值使我国
A.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窗口B.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
C.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 . 到2001年,中国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均首次超过50%。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投入生产,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材料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对外开放地域迅速扩大
C.外资在市场占主导地位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2020-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3 . 海洋占据着地球三分之二的面积,其地位举足轻重,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国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增长55%比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
(2)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上海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磨难,逐渐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材料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共产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的主要表现。(任答4点,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简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中央采取的主要措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6 .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20个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惠安排扩大进口。”这体现了当前我国
A.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D.正在开辟新的经济特区
7 . 观察下图,中国占全球进出口额的比例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D.“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
8 . 21世纪初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对外开放体系中,以下开放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内陆省会城市        ④经济特区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③①②D.④②①③
9 . 自贸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下表是“中国自贸区改革雁行矩阵”图。这反映了

A.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B.在全球化下中国特区的建设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济初步建立
D.当代中国的开放意识和坚定自信

10 . 材料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1992年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浦东的开发作为未来I0年中国发展_和对外开放的主要战略之一。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要走在前面,浦东的发展战略定位为“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换代。上海市政府则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浦东经济总量从199几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 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3万亿元。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浦东开发的战略意义。

2019-04-02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5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之【年度热点】知识与命题深度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