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清末民初, 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 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
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
2 . 下图是民国年间奉天盛合机器染厂的“女同学”布匹商标,它的出现表明当时(     
A.封建习俗为社会所废弃B.女性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自由D.民族工业对外竞争激烈
2022-11-27更新 | 34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20世纪初《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幅石印画(下图),描绘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并写道:“火车逐渐成为大众认可并依赖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开上大街,穿洋服打洋伞的人随处可见,外国人走在街头也不再被围观了。”这说明当时(     
A.夷夏之辨观念的转变B.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
C.新式交通工具普遍D.西式生活受到推崇
4 . 1872年三兴照相馆在《申报》刊登首则照相馆广告,连续刊登九天。凭借精湛的摄影技术,三兴照相馆很快便成为上海第一流的照相馆。但1915年仍有人认为“妖镜摄影,必损目光”。这折射出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某些特征B.照相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C.近代中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照相技术受阻难以发展
2022-05-31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国时期,西式溜冰传入中国后,受到国人持续关注,引发广泛讨论。既有认为这是“西洋各国加倍健强的明证”而主张效仿的观点,也有“国难当头怎可溜冰”的质疑,还有追溯我国古代溜冰历史以证明其为“我国固有”的尝试。这反映出
A.思想界出现分裂倾向B.强身健体受到国人关注
C.西方文化影响力式微D.民族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
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
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
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
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
2021-06-06更新 | 535次组卷 | 28卷引用: 四川省蓬溪县蓬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60年代,从工厂到农村,从学校到机关,学雷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全国出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焦裕禄等诸多先进典型。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运动"
A.有利于新社会风尚形成B.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C.改善了社会生活的品质D.促进了广大劳动者整体索质提高
9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洛神宓妃形象的演变历程,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代文人宓妃形象
战国中后期屈原貌美、无德无礼的神女或精灵
东汉末期建安年间曹植灵慧、渴求爱情的神女
唐初李善敢于实现爱情的神女
清初蒲松龄洒脱、具有现代色彩的女性,但对其态度模棱

A.宓妃形象跌落神坛B.民众宗教信仰日益淡化
C.人性色彩逐渐增强D.折射女性地位持续提高
10 . 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旧与新、中与西不断冲突、融合,在近现代社会生活领域形成了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典型特征。下列现象能够体现“中西合壁”特征的是
A.西装在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B.连衣裙成为建国后人们的普遍选择
C.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D.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