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有轨电车在天津开通,以便市民日常出行。电车运行后,经常出现人力车夫自杀、卧轨、捣毁电车及线路等社会事件。1905年,《大公报》刊登一则新闻:数百名人力车夫齐集至商务总会,联名恳求当值者停止创办电车一事。出现上述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大众的思想愚昧B.新事物引发利益冲突
C.自然经济的顽固属性D.城市管理的迟滞腐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20世纪初,时人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因在上海租界误认为有轨电车是由雷公电母驾驭前行而被民众耻笑。同时期,《新石头记》也对《红楼梦》进行了续写,贾宝玉下凡到当时的中国游历,新世纪的火车、轮船、电灯等事物让他大开眼界,洋人横行、政治腐朽的现状也让他痛心不已。这些情节(     
A.体现了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B.折射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C.表现了民众对传统失去兴趣D.展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
3 . 1876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是晚清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杂志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在其存在的16年内,共有读者提问320次,在注明籍贯的260名提问者中,上海52人次,浙江、江苏分别为45和30人次,广东、浙江、山东均在20人次以上。影响这一地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经世致用思潮的创新B.外来因素的作用和刺激
C.近代生产方式的发展D.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变革
2022-11-21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50年代,年轻人择偶标准是:踏实肯干,劳动模范,军人更是一块金字招牌。六七十年代,择偶标准首要是看出身、看成分。七八十年代之交,学历和知识层次成了谈婚论嫁的重要条件。择偶标准的变化说明
A.政治变革决定婚姻观念变化B.科教兴国推动民众素质提高
C.婚姻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民主法治健全使婚姻恶俗根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20世纪初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发行的“特别水票”。这一做法
A.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B.凸显出近代广告业形式的多样.
C.提高了民众的经济地位D.助推了社会生活领域的近代化
6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在衣、食、住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成为一种时尚,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而广大农村地区仍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习俗坚如磐石的沿袭下来。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B.太平天国运动区域发展的结果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D.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 . 下表内容节选自近代山西乡村知识分子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这说明当时
1913年5月8日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
1915年4月25日凌晨挑灯阅本月初六日《申报》及《大共和日报》,欧洲各国仍然剧战
1915年12月6日谁云选举法平均,满眼全为运动人,非但寡廉并鲜耻,乞求写票奉如神
1917年7月4日午后言旋,一路之人闻宣统复辟,欣欣然色喜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国内媒体客观报道一战
C.宪政民主实践遭遇挫折D.日记主人反对清帝复辟
8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中维新派曾对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度和妇女守节习俗进行批判,主张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离异自由,革除童养媳陋俗;认为婚姻应该是双方自愿,两情相悦才行。可见,维新运动
A.促进了民主思想的盛行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革新D.遭到了顽固势力的抵制
9 . 如图是一幅有关民国时期老北京交通情况的漫画,其所描绘的内容说明
A.城市贫民生活艰难B.社会生活方式新旧交替
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D.交通秩序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
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
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
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
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
2021-06-06更新 | 535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