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中国漫画先驱丁悚《百美图》中的一幅,画中诗为“佳期约定故迟迟,转眼宵深到子时。壁角电铃微响处,暂凭一线话相思。”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B.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C.传统伦理观念彻底颠覆D.社会生活习俗日趋文明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抵触矛盾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7 . 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发展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一平马路真如邸,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
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
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