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代步工具
B.第一条城市地铁于1969年在北京运营
C.2016年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20周年
D.上海举办APEC会议时开始运营磁悬浮列车专线
2 . 下列图片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一组史料,最适合用于探究(     

图1魏晋墓砖画《驿使图》       图2民国时期自行车邮差出班   图3民国时期行动邮局的邮车
A.民间邮驿的发展历程B.中外交往的演变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邮政工具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这一告示反映了当时上海(     
A.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B.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
C.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D.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
2022-11-04更新 | 467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这反映出(     
A.城市化进程催生城市公共交通B.工业革命扩大人口流动规模
C.市民阶层诉求改变交通业面貌D.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2022-10-27更新 | 768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六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化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2023-03-02更新 | 881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卫生、守纪等文明习惯由铁路沿线辐射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如:火车作为大型交通工具,载客量大、运行时间长,要求乘客必须严格遵守乘车规则。如:1912年,沪宁铁路局就制定详细的章程,即规定乘客要文明乘车、准点乘车,车内保持整洁、禁止吸烟和携带无罩烟火等,这些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文明形象,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坐车之精美,招待之周到”,客商“无不赞美”沪宁铁路。乘火车出门远行的人们也遂之把火车里或都市里的文明风尚带到家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摘编自葛玉红《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铁路与社会变迁”自拟论题,并给予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0-08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铁路的兴修,方便了农作物运集与出口。河南省芝麻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山东则沿津浦路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相对集中的产棉区。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B.加快了铁路沿线的工业化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
2023-02-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末一些富贵之人乘坐电车,理由是“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即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宝贵光阴,取其捷也”。由此可见(     
A.中国近代社会已全面普及电车B.富人秉持节约才选择乘坐电车
C.平等意识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D.当时人们已摒弃身份等级观念
2023-02-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9 . 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铁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来,到鸦片战争前夕,已历时近二百年。在这段时间里,西方在经济、政治、科技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展,而老大的中国仍在沉重的封建躯壳的重压下挣扎。铁路与火车知识的传入中国,就时间而论,并不算晚。1825年铁路创行于英国后不久,有关知识即传入中国。直到1881年修筑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史称“唐胥铁路”,才正式拉开中国铁路修筑史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虽然清政府将唐胥铁路进行延伸,并新修筑大冶铁路,但直到甲午战争失败,中国仅修筑铁路约415.4公里。

——欧阳峣,易思维《近代铁路、新式教育与经济发展》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铁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增强,从1904年至1911年,共修筑铁路4963.7公里。但受到财力的限制,采取向西方列强借款的方式来修筑铁路,清政府的铁路外债数额巨大,不但造成中国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也给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以可乘之机。

年份借款数额实收数购
1894193760.90193760.90
18952472627.742281021.90
18966703884.206416707.80
1897881282.70881282.70
189859.590645.5552165736.67
19009455819.467133846.13

——摘编自李开弟《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前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铁路外债对中国的影响。
2023-02-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物浦—曼彻斯特地区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地区,运输状况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一地区成立了铁路公司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1830 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营运。它全线由蒸气机车牵引,从而使蒸气机车进入商业性实用阶段。它不仅以私人利润,也以社会福利作为经营动机。它的运输由铁路公司经营,以自己的车辆运载客货,收取运费。在营运的头 18 个月,运送乘客近 70 万人次,到 1835 年,各种运输的年净收入达 8 万镑,该线运费和运行时间随之减半。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形成了第一次“铁路热”。利物浦既是重要的港口,又是铁路相对集中的地区,从而形成了较大的铁路—港口集中区。

——摘编自《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1905 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地区之间的铁路。张家口外通蒙古,内拱中原,“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张家口也是中、俄、蒙物资贸易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而“京张一路,设程四百余里,山路崎岖,水河泥泞,实不易行。”于商贸发展极为不利。1899 年中俄达成协议,俄国取得了优先修建北京向北铁路的权利,京张铁路包含在内。1902 年,中俄英三方之间进行了交涉、协商,决定北京至张家口之铁路由中国政府建造,只用中国资本,外国人不得干预。京张铁路通车运营后,从 1907—1914 年京张铁路运营收入从 121364元增长至 284041115 元。1912 年,张家口桥东和桥西的常住人口是 132621 人,前人口约5 万。许多劳工、学徒和俄蒙商人来此投资。1917 年,边防军修建了张库公路,随后铁路局设立了汽车处,主要负责客运。在转运北京附近的煤矿、天津口岸的货物与包头等地的商品运输活动中,张家口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京张铁路与张家口城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建设和运营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自主修建京张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简析中英铁路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