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方服饰文化有着不同的化势和魅力,但是也都有着自家的不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体开始走向创新之略。中国的服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装造型的简洁流杨、宽松逸的特点,而且还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的特点,故而新设计的服体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服饰”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中国服饰逐渐改变了原有的弊端。如今,服饰复兴,汉服热兴。服装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东方元素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甚至在国际服饰文化平台制起一股迷人的东方风。

——摘编自应品洁《浅谈中西方服饰设计的异同》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创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方风回归的理解。
2 . (16)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一一据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一一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材料三   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黄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了。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情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并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
一一摘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四   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一一摘自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
请回答:
⑴广州是中国近代化进程较早的城市,依据上述材料,提取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相关信息。(不得照抄原文)
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⑶结合广州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历程,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特点的认识。
2011-05-30更新 | 6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