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抗战初期,重庆仅有5家西餐馆,到1943年,增加到30多家,许多上层人士常到这里会客消闲,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髦之举。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变动引起人口流动B.西式餐饮美味受到青睐
C.国统区经济的恢复发展D.西方列强加紧侵华所致
2 . 《良友》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大众传媒。有研究者统计了《良友》杂志关于“女性精神世界改造”的相关内容,并得出下列图表。从中我们可以推断(     
A.中国妇女得到了全方位的解放B.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强烈时代色彩
C.新文化运动推动时代伦理变迁D.大众传媒成为社会革命的主阵地
2023-02-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流行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社会风俗变化很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封闭,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B.洋务运动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
C.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D.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4 . 20世纪初《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幅石印画(下图),描绘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并写道:“火车逐渐成为大众认可并依赖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开上大街,穿洋服打洋伞的人随处可见,外国人走在街头也不再被围观了。”这说明当时(     
A.夷夏之辨观念的转变B.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
C.新式交通工具普遍D.西式生活受到推崇
2022-11-23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三校(增城中学、华侨中学、协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表示:朕从来不贵珍奇,不爱玩好,乃天性所禀,非矫情虚饰。粟米布帛,乃天地养人之物,家所必需。至于钟表,不过考察时辰之用,小民无此物者甚多,又何曾废其晓起晚息之恒业乎?尚有自鸣鸟等物,更如粪土矣。

——《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56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除了“官方定时约会,已用钟表为准,但亦只限于京、津、沪、宁等大都会”之外,居住在通商城市里的商人和与洋行有来往的买办们也开始购买钟表。到清末的最后十年,钟表计时在城市里变得更加普遍。20世纪之后,钟表制作渐趋实用,钟表进口激增,消费人群也有所增加。

——摘编自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

材料三 下图为《要有正确的钟》一文节选。

附录:钟的用处很大


现在大家用惯了钟了,而且都想用很精致很正确的钟了。

如果没有钟,火车就不能按时在铁路上开行,尤其是在单行轨上开行来往的车;如果没有钟,轮船就不能把握行驶的时间,也就不能在海里开行了。其他一切办事的人,如果没有了钟,大家不能依时工作,依时休息了。火车、轮船、和一切办事的地方,非但不能没有钟,而且也不能没有正确的钟。

——沈百英《新儿童世界》(1947年第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嘉庆皇帝对于钟表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晚清至民国时间观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钟表的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 . 《上海鳞爪》(1932年)载:“十几年前,只有福州路一家女子植权公司完全是女性充店员……到了目下,商号中雇用女职员的潮流已风起浪涌……也有和男店员同柜的……至南京路之女子商业银行,顾名思义,当然以女子充行员了。”由此可知(     
A.社会变迁影响女性社会生活B.西方的生活方式得到认同
C.上海金融业呈现近代化趋势D.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2022-07-09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14年,北京市政府发布通告,向民众介绍了公园的概念:找一块清净宽敞的所在,开辟出来,再能有天然的丘壑,多年的林木,加以人工设备,专在有益人群游玩。市民精神日渐活泼,市民身体日益健康。由此开始,北京市开辟了多家公园。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A.政治革命推动了市政建设B.城市化进程体现了时代进步
C.公民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科学的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世纪中期钟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数量已经很多。一些高官将进口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传统等级观念已经消亡B.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C.战乱导致阶级流动加快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20世纪前后中国部分设书人的境遇简表,由此说明当时(     
李伯元1897年6月,放弃科举,来到上海,开分了第一份上海小报《指南报》,痛斥时弊,之后受商务印书馆聘请。
鲁迅1898年12月,放弃科举,前往南京就读水师学堂,后转矿业学堂,最后东渡日本。
陆士谔科举废除后,来到上海,一面行医,一面写小说。真到1944年病逝,一生中创作了百余部作品。
张逸云科举废除后,将家族从事的酱园业做大做强,成为拥有酱园9处、门市部近百家的沪上酱园巨子。
A.传统的社会阶层流动方式改变
B.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已崩溃
C.近代工商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D.科举考试转向选拔实用人才
2022-07-06更新 | 20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晚清时除传统的驿传制度外,又新建了以轮船.电报等为基础的通信电报系统。传统的驿站制度以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官府专用;新的通信电报系统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同时开放给官府和百姓使用。1906 年清廷专设邮传部,并于1912年废除驿传制度。由此可知(       
A.西学传播加剧清朝半殖民地化B.经济变迁促进了制度的革新
C.政权的更迭有利于技术的改进D.交通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活
2022-05-08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