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5年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草案》就《婿妇改嫁主婚问题》规定:“婿妇改嫁,由夫家父母主婚。无父母者祖父母,无祖父母者母家父母或祖父母。如母家并此而亦无之者,则应由夫家其余亲属主之。此现行律所规定也。”这表明当时
A.封建礼俗遗存影响立法B.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
C.国家立法推动男女平等D.传统观念阻碍妇女改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传统满族旗袍
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2020-09-24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反映出(       
A.新式婚俗成为主流B.缠足陋习全面废除
C.社会生活趋向文明D.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邹英在《葑菲闲谈》中写道,辛亥革命后“大脚……不但可以摆在稠人广众中毫无愧色,还可以夏天赤着足,穿上高跟鞋,在马路上踱来踱去……而遮遮掩掩见不得人的,反是小小金莲了。”这表明辛亥革命
A.传播了共和思想B.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C.推翻了封建帝制D.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
7 . 《上海洋场竹枝词》载:“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衣裳时鬟影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这表明在近代上海
①新式交通工具和报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思想开放人士比较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③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习俗观念。
④多元化与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0-09-06更新 | 4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所示,民国初年流行的“文明新装”,立领、收腰、窄袖上衣,下着百褶裙,黑色长筒袜,脚穿黑皮鞋,是由女学生率先穿着,并逐渐成为当时社会中女性普遍穿着的样式。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传统服饰已荡然无存B.女性引领时代的进步
C.社会变革改变女性观念D.西方商品充斥中国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
A.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B.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2020-08-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A.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日常着装B.长跑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D.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020-08-2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