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1947年《申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广告可印证当时(       

A.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B.西方大国加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C.西式餐饮文化已融入市民生活D.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
2023-07-03更新 | 25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学森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颁发了81903份建筑许可证,与清末相比,增加了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一部分是工业用房,另一部分用于城市新市民的居住。这反映出该时期的上海(     
A.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B.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C.城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D.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2023-04-14更新 | 400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随堂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世纪初,时人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因在上海租界误认为有轨电车是由雷公电母驾驭前行而被民众耻笑。同时期,《新石头记》也对《红楼梦》进行了续写,贾宝玉下凡到当时的中国游历,新世纪的火车、轮船、电灯等事物让他大开眼界,洋人横行、政治腐朽的现状也让他痛心不已。这些情节(     
A.体现了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B.折射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C.表现了民众对传统失去兴趣D.展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64年,英国人波特·史密斯在汉口建立了湖北第一家教会医院。1865年,《中外新闻七日录》报道:“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院,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1867年,《北华捷报》称赞道:“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愿意前来寻求建议,……我们认为,数量如此之多的女性病人,是击败对外国人、外国医学和外科手术偏见的证据之一。”据此可知(     
A.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认可西医B.西医在洋务运动时传入中国
C.传教士以治病救人为其宗旨D.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这反映出(     
A.城市化进程催生城市公共交通B.工业革命扩大人口流动规模
C.市民阶层诉求改变交通业面貌D.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2022-10-27更新 | 76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升学班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晚清时期,“外洋”一词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嘉庆道光时期,“外洋”一词多指“中国近海”;同治、光绪时期,“外洋”一词则更多地代指“欧美等外国”。这一变化表明(     
A.西学东渐带来了近代外交理念B.清末新政丰富了地理知识
C.民族危机冲击了国人传统认知D.政权更迭影响了政治立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世纪中期钟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数量已经很多。一些高官将进口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传统等级观念已经消亡B.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C.战乱导致阶级流动加快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20世纪前后中国部分设书人的境遇简表,由此说明当时(     
李伯元1897年6月,放弃科举,来到上海,开分了第一份上海小报《指南报》,痛斥时弊,之后受商务印书馆聘请。
鲁迅1898年12月,放弃科举,前往南京就读水师学堂,后转矿业学堂,最后东渡日本。
陆士谔科举废除后,来到上海,一面行医,一面写小说。真到1944年病逝,一生中创作了百余部作品。
张逸云科举废除后,将家族从事的酱园业做大做强,成为拥有酱园9处、门市部近百家的沪上酱园巨子。
A.传统的社会阶层流动方式改变
B.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已崩溃
C.近代工商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D.科举考试转向选拔实用人才
2022-07-06更新 | 20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观察下列图片,归纳影响近现代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       

辛亥革命后的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的列宁装

文革时期的服饰
A.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B.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
C.受社会文化发展影响D.受当时政治氛围影响
10 .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医书文体以问答体为主。许多书籍,如《脉法》《黄帝内经》等,并不是当时人所写的,往往是后人依靠前人留下的文献、传说编写的……由于长期依赖和崇拜经典,致使医书缺乏创新和提高的动力。

——摘编自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

材料二   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然而,近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由于国民政府在引入西方社会和文化制度的同时,错误地认为中医不合乎科学,对中医采取了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在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下,西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传入中国,使传统的中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根据历年统计公报,1990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185.69亿元,占当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的24.99%,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383.09亿元……此外,为了给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规范,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从行政管理进入法制管理。

——摘编自王胜利《新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医学书籍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帝内经》。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医学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例举17世纪英国在生理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2-04-18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