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为清末的一幅新闻漫画《婚姻自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说:一位教民家庭的女子不愿与父母为其择定的男子成婚,她找来外国传教士为她求恳,说服父母允许她退婚并入读教会所办的女校。

——《图画新闻舆论时事报》(1909622日)

提取材料信息,解读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 . 计时——记时——纪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4-05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论述题15题)(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