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邮政和通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④外国在华“客邮”撤销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马可尼,16岁时读到一篇介绍物理学家赫兹做的电磁震荡实验的文章,受其启发,开始进行电磁实验。1895年,成功实现电磁波信号的传递,并把传送距离扩大到2.7公里。

1896年,马可尼来到英国,并取得英国专利。1897年,在英国成立了无线电报通信公司。短短3年,马可尼率先将无线电投入商业实用,并实现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信号传送。1902年,加拿大政府拨出1.6万英镑,资助马可尼建立大功率发射台。英国与加拿大洲际无线电通信成功后,美国也邀请马可尼主持建造无线电发射台。1903年春,用无线电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传递的最新讯息,当天即可见报。随后,德国、比利时、刚果等很多国家也都建造了马可尼式无线电台,上百艘邮船纷纷采用马可尼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为全球性事业。

——摘编自《波波夫与马可尼》

材料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交通与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得清政府迫切需要创办电报事业,沟通军事与外交信息。在朝廷支持下,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1880年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之后又开设电报学堂,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由此开始。1881年11月,随着津沪电报线的开通,中国第一条电报干线形成。此后,历经近十年建设,形成了连通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沪粤线,上海至汉口的“长江电线”,汉口经四川到云南蒙自,保定经太原至西安,兰州到嘉峪关的陕甘电报线等通信干线。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除西藏等少数边陲地区外,中国大部分省份及重要商业城市都已通电报,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电讯网。

——摘编自邓绍根《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尼式无线电台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可尼式无线电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电讯事业兴起及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2019-05-18更新 | 696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形容了近代某新事物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该新事物是
A.铁路运输
B.轮船水运
C.广播影视
D.电报电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信息能将电气传,霎时万里寄华笺。行名推累葛蓝姆,铁线曾从海底穿。”这首近代中国的竹枝词赞叹的是
A.轮船
B.电车
C.电话
D.有线电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报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英语传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津门杂记》(1884年)中写道:“消息灵通异等闲,巧凭电线露机关,不须山海嫌修阻,千里音书一瞬还”。此竹枝词反映了
A.近代无线电报事业得到推广
B.近代有线通讯方便人们交流
C.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迅速
D.现代航空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