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邮政和通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淞南梦影录》对19世纪晚期传入中国的某近代文明设施有这么一段描摹:“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二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则迥不相同,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须向线端传语。”文中所言“文明设施”
A.由美国人摩尔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
B.与此相关的海底电缆线横跨大西洋铺设成功
C.促使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话线
D.1882年传入中国,民国时相关业务得到发展
2021-06-07更新 | 28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18211850)年间,英国人开始在香港设立邮局。其后,与中国通商各国,亦各在中国设有邮局,以为外侨传递消息之用。1876年,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始建议创办邮政。1878年,始于北京、天津等地先后设送信官局,以赫德主其事。1890年,各通商口岸继续将邮局推广,其办法是以每一海关区域作一邮务区域,各海关税务司兼充邮务司。其后关于邮政之管理,专派一邮务长充任,而仍驻于总税务司公署,归总税务司节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邮政面临着新形势下社会大众迸发出的巨大用邮需求。邮电部认识到,中国邮政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19796月,国务院对邮电管理体制进行新的调整实行邮电部和省(市、区)政府双重领导、以邮电部为主的体制。1981年,邮电部作出“关于加强干线邮政运输工作的决定”,组建了16个跨省干线车队,新辟邮路37条,月增运力13万袋……此外,诸多邮政新业务也应运而生。19801984年,分别开办了国际和国内特快专递业务,1986年,北京、天津等12个城市试办邮储业务。

——摘编自朱晓东《中国邮政跨越时空六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创建于民国初年的福新面粉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麦庄。“各地麦庄收麦的价格、数量和什么时候开始收购,都听命于上海总公司麦务部的指示(一般用电报),而总公司麦务部对各地麦庄的指示亦用电报”,这已成为传统企业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参数之一。这说明
A.民族企业市场意识觉醒B.电报利于推动近代企业的转型
C.近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D.电报成为商家生财的物质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电报学堂,开设了电报实习、基础电讯问题、电力照明、英文等诸多课程。电报学堂原计划在1883年停办,但事实上一直办到1900年前后。电报学堂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衰落B.洋务运动的推动
C.社会发展的需要D.近代工业的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为1893年汉口租界工部局设立的汉口书信馆( Hankow Local Post Office,即汉口商埠邮局)发行的邮票,图上是一位挑运茶叶的农民。这可以用来说明
A.茶叶贸易在汉口具有独特地位B.租界当局主导了武汉的近代化
C.个体劳动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D.中西文化融合成为了社会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
A.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
B.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
C.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方式
D.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