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一直以来都受到东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时期起,什伍组织便是维护乡间治安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什伍组织,形成监督体系,防患于未然。这种强制百姓参与治安防控的极端作法,在唐代的____、宋及明清的____中,不断地重现。

——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我国古代教化的推行主要是以官方为主导,即通过官方学校来传播教化思想,但是它难以触及社会底层……宋代对于教化的认识已经从“上所施,下所效”转变至“以道业诲人”的精神层面。教化的载体不再局限于官方的诏令、法律等,而是所有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都可以用来推行教化。

——高文敏《宋代民间音乐中的社会教化研究—以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中心》

材料三   胡佛在竞选中坚持在解决经济危机的时候,联邦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罗斯福则指出,政府有责任保护全体公民的自由和私有财产,而不是偏袒个别小集团。他说:“下届政府一定不能代表美国的部分人,而是要代表所有的美国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

——白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观念之争》

(1)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一空白处的基层管理制度并概括中国古代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前后对百姓的教化发生的变化。列举“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的典型代表并指出其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层面解决“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的法案及其制定年份,并就这一法案能否真正解决美国“真正的敌人”,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都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或主张采取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形式,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据我自己统计,明确主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仅有1篇,占全部文章的3.8%。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穷困;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提倡征工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与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材料三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个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四到1936年,帝国主义资本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人们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普遍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单纯的“资本主义道路”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有哪些措施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措施相似?依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施干预经济的新方针大多扭转了颓势。而当时中国也采取类似的措施,虽取得一定效果却没有真正实现繁荣富强。据材料四分析其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7-08-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