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都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或主张采取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形式,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据我自己统计,明确主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仅有1篇,占全部文章的3.8%。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穷困;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提倡征工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与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材料三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个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四到1936年,帝国主义资本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人们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普遍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单纯的“资本主义道路”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有哪些措施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措施相似?依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施干预经济的新方针大多扭转了颓势。而当时中国也采取类似的措施,虽取得一定效果却没有真正实现繁荣富强。据材料四分析其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7-08-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