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第35任总统约输肯尼迪曾经说过:““危机’在中文中由两个字构成,一个是危险',一个是机会’。”从最根本上讲,危机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可能提前做好准备的。当危机来临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危机。如何处理危机植根于我们的价值判断中,危机既给人们带来危险,也给人们带来机会。

——摘编自陈春花《危机的本质是机遇》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危险与机遇并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0-16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政府与经济事务的关系,是社会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5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是最好的注脚: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

材料二     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即取消他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他国取消英货入口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

——摘自《大国崛起·英国》和齐世荣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人打赢“震动世界的战争”著名战役的名称,并分析英国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航海条例》的颁布者及其废除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重新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及世界影响。
2021-11-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挖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推断.根据1820年至1979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推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阶段平均失业率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
1820—1870年0.2
1870—1913年4.50.4
1920—1938年
1950—1973年3.04.1
1973—1979年4.1

A.7.3;9.5;﹣0.7
B.﹣0.7;9.5;7.3
C.7.3;﹣0.7;9.5
D.9.5;7.3;﹣0.7
4 . 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黄金价格由每盎司29.80美元提高到31.36美元。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总统发表公告说,美元的价值已降到59.6美分,政府收购黄金的价格定为每盎司35美元。罗斯福政府这一政策
A.导致世界货币体系分裂B.增强了商品对外竞争力
C.加剧了美国工人的失业D.缓解了政府的财政赤字

5 . 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罗斯福新政”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威廉·洛克腾堡《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的叙述:

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从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6 . 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即美元贬值了41%。美国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实现银行复兴B.降低农产品价格
C.扩大商品出口D.缓和各国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价值远远超出“新政”本身的内容,如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折射出罗斯福新政(     
A.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B.社会福利受到人们的拥护
C.格外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D.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
8 .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各种证券平均每年成交3亿股:1928年,达到9亿股;1929年,高达11亿股,有200万新顾客从事证券买卖,股票的价格往往比账面价值高出几倍甚至20倍。这些现象表明
A.股市变动决定了经济发展B.美国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
C.美国的经济发展存在隐患D.国家干预经济的成效显著
2020-08-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加试题】史料是学习与研究历史地依据和基础,图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B.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
C.经济危机前供求关系状况基本平稳D.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
2017-04-14更新 | 5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2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测试历史试卷
10 . 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明朝人叶盛说:“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畜(蓄)而人有之;痴騃(痴呆)女妇,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为《女通鉴》……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或者以为警世之为,而忍为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作用。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


(2)结合所学,为拿破仑的观点提供依据。

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认为“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认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主张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3)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经济主张的区别,并分别说明这两种经济主张的背景。
1915~1923年1938~1945年
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4)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
2020-03-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西城区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