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罗斯福要求国会降低低收入者的税率,同时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对于年收入为5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了1%,年收入6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6%,年收入350万以上的人税收增加7%。对这一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刺激消费以复苏美国经济B.调节个税增加政府财政
C.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D.税率缺乏一致性不公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1933年《申报月刊》记载:“26篇征文中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一篇;倾向于社会主义方式的约有5篇;认为应兼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长,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为国民政府施行统制经济做思想准备
B.民族危机加深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C.反映了大萧条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D.表明《申报月刊》政治倾向发生变化
2021-04-15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1933—1939年美国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及其所占全国工人总数比重的统计表。对表中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A.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效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2020-09-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年份玉米产量
(百万蒲式耳)
麦产量
(百万蒲式耳)
农产品价格指数(1913=100)
19292622.2806.6138
19302081.1851.0117
19312567.3900.280
19322908.1726.957

——据福克讷《美国经济史》整理

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
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
2021-08-25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反映的是美国1929-1939年就业人数(千人),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就业总数农、林、渔业工业建筑业其它
192935286295210428148420422
1933271632486720470316770
1935317442501890486619473
19393585723689967121922303

A.减耕减产未能影响农业就业B.工业复兴推动就业成效显著
C.以工代赈对建筑业影响甚微D.各行业就业人数远超危机前
2021-02-25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
英国举行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
法国采取限额输入的办法,保护本国的商品市场

①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空前的经济战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③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9-22更新 | 39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响,列举新时期我国对“苏联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9 . 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及其所占全国工人总数比重的统计表。对表中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年份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
人数(万)11714711278.918868117
比重(%)6.37.25.23.17.22.83.5

A.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效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2020-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部分高中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10 . 下图漫画的中间人物喻指美国政府,左侧人物是工人,右侧人物是雇主。NRA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英文缩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蓝鹰运动”有效地解决了美国的就业问题B.NRA的出台标志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空前胜利
C.国家通过直接干预调节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D.创作者对美国干预经济的模式持否定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