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整关税是各国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

材料二   1934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提交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惠贸易协定,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该法律(《互惠贸易协定法》最初有效期为3年,以后延长了11次,直至1962年才失效。

——据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1929-1935年美国关税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1934年关税调整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的启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第二波峰期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关税调整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
2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材料一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3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实线为美国,虚线为苏联)(  )
A.AB.BC.CD.D
2019-07-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一方面带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使世界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工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资本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工业加以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政府还趁美金、英镑等货币贬值之际,大幅偿还北洋所欠外债,至1932年底,基本偿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债,并且还大量购入生产设备,使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9.18事变。

材料四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以美国为主导的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五   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美国《世界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初期,世界各国为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成立了哪些经济组织?这对当时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反映出抗议人群呼吁的实质是什么?在这样的浪潮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你认为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面是1928~1935年美国钢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反映出(   )
年份19281929193019311932193319341935
钢产量5257412614242635

A.大萧条沉重打击了美国钢铁工业
B.钢铁生产商的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各个钢铁厂商的竞争
D.大萧条提高了钢铁生产成本
7 .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90.4—12.38.7
193355.6—4.124.9
193572.210.920.1
193884.7—6.3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8 . 192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由此可知当时(     
A.各国经济联系中断B.国家干预成为主流
C.区域集团化成趋势D.世界经济缺乏规则
9 . 在大萧条时期(1929-1933年),美国的结婚率显著下降,到1934年才逐渐上升。同时,离婚率也呈下降趋势,从1928年到1933年下降了43%。这反映了(       
A.重情轻利思想影响深远B.经济危机冲击了婚姻观
C.世风日下享乐主义盛行D.政府积极调整婚姻政策
10 . 1929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上述举措
A.巩固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B.受到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C.加速了传统货币体系的瓦解D.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