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5年后,罗斯福愈加强硬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联邦政府控制的复兴计划,推动实施了许多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进入缓解危机的关键阶段B.动摇自由企业制度的基础
C.导致美国联邦制出现危机D.凸显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35年开始,罗斯福不顾垄断资本巨富的反对,陆续颁布了许多法令,如1935年颁发《银行法》,1936年颁布《商船法令》,1938年颁布《民用航空法》等,深入到各个行业,以限制少数垄断集团为所欲为,危害国计民生。这些举措
A.体现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B.表明罗斯福在维护工人利益
C.意在全面改革资本主义制度D.说明垄断资本干涉国家政权
4 . 罗斯福新政前,最严重的时候,占人口总数的八分之一的民众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中。新政的重要内容是以税收为核心手段拉近各收入阶层的所得。在新政14年间,收入最高的前10%纳税主体的收入占比从新政开始时的46%迅速降到战后33%左右,而最富有的1%人群收入占比从15.6%下降到11.3%,这些指标在直到里根政府上台前的近30年里一直保持稳定。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B.改变了美国的贫富悬殊状况
C.造成富人与政府的矛盾D.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发表于何时?当时美国面临什么状况?
(2)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指什么?
(3)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为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某法案,不仅规定了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则,还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凡是接受该法案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该法案体现了
A.重农抑商政策B.重商主义政策C.自由放任政策D.国家干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首歌词中写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 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这反映出当时
A.大危机推动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部分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新政最常见的批评是指责它未能有效地复兴和发展美国经济。然而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方式产生了多方面的长期影响。它都提高了工人、农民等新劳动群体的地位。它对西部、南部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它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管理功能,协助稳定了以前问题众多的股票市场、银行系统筝领域。它还制定了新的联邦财政方针,使政府在战后有效地推动和管理了经济的增长。新政还通过各种救济计划——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为联邦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彻底改变了政府不愿为穷人提供官方资助的传统态度。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

材料二   到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其中大部分是由美、德提供的。1931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而1932年则上升到二分之一左右。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苏联还必须培养出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本国专家。斯大林于1931年2月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1935年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要有精通并十分内行地运用这种技术的干部。苏联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装备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即把独立自主同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截然对立起来,在实践上也没有形成一种坚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装备不过是权宜之计。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