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成了福利国家制度。政府扩大了社会福利的供给,且直接干预社会福利保障和福利供给,使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从局部劳动者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经济危机使企业纷纷倒闭B.欧盟成立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C.国家干预使经济发展较快D.民权运动废除种族歧视政策
2 . 二战后,英国等欧美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制度安排抵消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从而前所未有地扩展了国家活动的领域,形成福利国家。据此可知,“福利国家”制度(     
A.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B.解决了欧美国家分配不均问题
C.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D.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困现象
2022-07-06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场始于2009年底的债务危机,令高福利国家——希腊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为此,政府出台了下调工资、削减退休金等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示威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对此,下列有关“福利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助长懒惰行为B.过高的福利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是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D.希腊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福利国家
2022-07-04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反映福利国家制度的漫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战后欧洲不断衰落B.人民不堪赋税负担
C.福利制度有害无益D.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庄志杰在《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提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政府保障和福利开支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带着巨大惯性向前滚动,使福利国家面临着经济与福利、负担与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这表明
A.经济发展会影响国家福利政策B.西方国家将放弃福利国家政策
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整体稳定D.福利政策调整受经济等因素影响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该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网”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西欧各国此举(        
A.否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B.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C.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D.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7 . 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政府为残疾者提供家庭服务员照顾他们的生活,由此推断资本主义国家推出此类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就业问题B.宣扬制度优越
C.保持社会稳定D.推动民权运动
8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医生决定少工作,回去粉刷自家房子;意大利许多母亲宁愿待在家里而不是去工作并且雇用保姆。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大量增加福利支出B.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提高
C.欧洲移民数量逐渐增多D.知识经济加剧就业压力
2022-05-26更新 | 1273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选必1)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公民社会权利的保护过程,以此形成的公共政策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核心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国家也被称作“福利国家”。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定义了新的角色。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公共开支,创造就业,扩大福利分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抛弃凯恩斯主义的遗产,转而拥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试图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鼓励私人资本在福利分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民主政治下的政党竞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赢得选举。

材料二   传统计划经济提供了全面的福利计划,政府与单位负责城市人口的福利分配,农村人口则主要依托集体组织。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福利分配的基础与结构。2003年始,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在城市建立与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等,在农村建立起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1999-2006年,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件。2006年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继续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力度治理重点贫困区,运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制度同中国福利制度的异同,并概括西方福利制度演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福利制度。
10 . 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A.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B.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