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The Triumph Of The New Economy)”的文章,描绘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里所说的“新经济”
A.是里根总统任期内的经济现象
B.解决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C.以知识经济的崛起为主要背景
D.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久繁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
农业195012.223.2
19902.85.1
工业195034.742.2
199025.840.5
服务业195048.932.4
199071.454.4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二   工业劳动者年末人数(单位:万人)

年份公有制职工数量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合计
19525333603531246
1956105183161375
1978425637505009
1979443768975340
19804674109165600
198452333810346338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和联邦德国相比较,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并分析从1952—1984年我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
3 .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年第l期

材料三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4 . 美国经济发展独领风骚,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族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族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二: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材料三:2004年7月,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排名榜,克林顿排名首位,之后是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第三是第35任总统肯尼迪。其他依次为里根、福特、卡特、杜鲁门、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老布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困难家族”较多的原因,并分析美国社会救济的举措和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建设“福利社会”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林顿排名靠前的主要理由。

(4)综合以上探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秘诀”的内涵所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19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力推动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