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 . 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租让政策公布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等十七个国家同苏俄签订了租让合同和技术援助协定。当时,苏俄几乎同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苏俄此举
A.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B.利用了西方大危机的国际时机
C.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契合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2021-05-11更新 | 26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1 年,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随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通过扫盲和发展各类教育来培养技术熟练工人。1935年,斯大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 的口号,把培养技术干部和迅速掌握新技术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这两则口号(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B.呈现出斯大林模式的特色
C.旨在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D.反映出经济建设重心变化
2023-01-06更新 | 3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每每提到“苏联模式”,通常是指在斯大林主导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苏联逐步形成的在政治上以一党制高度集权、经济上以计划经济实施高度集中管理的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但殊不知在此之前还有着另外一个“苏联模式”,虽然这一政策最终在30年代被斯大林废止,但它的存在却表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从一开始就是有两种选择的。邓小平曾如此评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材料二   任何政策,只要有正确的定位,有坚强的领导,没有群众可以争取群众,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策略调整去适应变化。但是,如果政策的战略定位模糊,那么政策走向就会缺乏方向感,更无从保持政策本身的正确。如果领导本身对自己推行政策的必要性缺乏坚定的认识,就不可能在任何情形下认真有效地贯彻政策,更不可能使群众保持对政策的信心与支持。1921年列宁开始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与50多年后中国启动的市场经济改革具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其结局却大相径庭,同途而殊归。

——摘编自赵大兴《苏联早期经济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外一个‘苏联模式’”并简析其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同途”与“殊归”。
2022-05-24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1月,列宁提出了实行以公社、劳动组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共耕制,认为它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作斗争的手段。”向共耕制过渡成为这一时期苏俄解决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192112月,在列宁的倡议下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土地政策的下列原则:(一)毫不动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二)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三)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根据这一原则,192210月苏俄通过土地法典,废除了以前实行的一切土地法令,重申土地上一切建筑物、作物和其它财产都是农民不可剥夺的个人财产。这一土地政策为苏俄找到了一条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列宁后来回顾说:“农民不是用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愿意帮助并且在帮助已经夺得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许蓉《列宁关于解决苏俄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思想》

材料二   1950年冬开始,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19月,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312月,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的指导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前进。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9月,进入以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阶段。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引发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经过反复权衡,195310月,中央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8-1922年苏俄土地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土地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两国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2022-05-13更新 | 35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18年8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在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里,所有建筑物……如果其总价值或租赁收入超过地方政权机关规定的限度,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给地方政权机关支配。1921年8月,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这一变化说明
A.苏俄公有制度已经确立B.苏俄强化对经济的管制
C.社会主义基础日趋巩固D.苏俄实行分权管理经济
7 . 据统计,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净减57.2百万公担。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降低农民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C.苏联工业化吸引大量劳动力D.调整工农业比例的失调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