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材料三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 . 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对图中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计划经济对苏联工业的作用巨大
C.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丧失D.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较为激烈
3 .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国家建设,逐渐实现了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政策。1935-1937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年根据联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A.少数民族语言阻碍社会主义建设B.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C.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已基本丧失D.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被彻底破坏
2018-06-01更新 | 138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