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都遇到过一些困难,应如何调整方向,应对挑战,各国领导人见仁见智,尽显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焦灼情绪。……《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个历史关口,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沉着应付国际格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经济改革,加快发展。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改革是如何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


(1)材料一中列宁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的?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焦灼情绪”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南方谈话之后,我国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1-05-01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