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9 -1940年,苏联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干部达426万人,工厂技工学校培养的熟练工人达235万人。此外,苏联还开设了大量不脱产的技术学习班。苏联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普及文化和技术教育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C.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D.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2 . “这种集中化,实质是将国家的管控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只有服从指令才可以使生活得到保障。人们在政治上服从,则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回报。”文中“集中化”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殖产兴业”政策D.“苏联模式”
3 . 据统计,1927-1928年,苏联粮食的商品化率为l5%左右;1928年实行农副产品义务交售制之后,在粮食总产量基本没变的情况下,苏联粮食的“商品化率”几乎增加一倍。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B.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运用行政手段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4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苏联妇女们举行集会、出版刊物、开展促进社会公益和家庭福祉的各类活动,承担了作为母亲、妻子及“苏维埃新女性”的多重妇女角色。这场运动
A.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B.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C.体现了苏联民主法制的进步D.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022-01-28更新 | 28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5 . 斯大林宣布:“从1929年夏季起,我们进入了(农业)全盘集体化的阶段。”,1929年5月《苏联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被批准通过并全面施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渐具雏形。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群众支持国家经济改革B.“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6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加快推进北极地区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之外,在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获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这一初步形成
A.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支持B.促进了新经济政策发展与完善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22-01-24更新 | 39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美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7 .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包括农民)与国家之间形成实行义务交售制的经济关系。义务交售制采用买卖的形式,但农副业产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征购的劳动产品,实际上是“贡税”。该做法
A.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B.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C.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D.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2022-01-21更新 | 746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8 . 从苏联建立到二战前,美国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向苏联进行大规模技术转移。如通用电器帮助苏联建设大型水电站,福特帮助苏联建立拖拉机厂。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注重发展对外贸易B.取得引人瞩目成就
C.得到美国政府援助D.注意借助有利时机
9 . 1929年起,苏联建立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C.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10 .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建设曾是苏联政府的重点工程,也是苏联拖拉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6年7月苏联决定兴建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厂的建设于1929年动工,之后仅用11个月就奇迹般的建成投产。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基本在国外制造,涉及约80家美国厂商。整套生产线在美国试装组建,然后拆卸运输到苏联,并由美国人和德国人完成组装。工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

1928年,苏联只有不到3万台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1932年苏联的拖拉机年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到1941年累计生产23万台拖拉机,占当时苏联拖拉机保有量一半以上。

——摘编自朱士岑《拖拉机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为代表的苏联拖拉机产业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