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021-06-09更新 | 8648次组卷 | 70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2 . 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而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对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有
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冲击巨大
③美英法经济实力被苏联超过                 ④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制约经济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6-19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3 . “划分阶段”

1917——1955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苏俄 苏联)(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其中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

100

100

100

1921

44

35

49

1924

63

64

62

1925

102

99

104

1926

137

139

136

1927

155

157

154

1928

185

192

180

1929

222

247

206

1930

270

341

227

1931

326

439

256

1932

378

524

281

1933

394

555

295

1934

469

695

331

1935

575

880

388

1936

740

1152

487

1937

823

1250

561

1938

921

1405

623

1939

1068

1670

697

1940

1193

1918

747

1945

1094

2152

444

1946

913

1581

503

1947

1114

1933

610

1948

1405

2491

737

1949

1683

3123

798

1950

2066

3930

920

1951

2406

4586

1068

1952

2684

5144

1180

1953

3002

5738

1326

1954

3399

6512

1496

1955

3821

7471

162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1955年苏联(苏俄)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对自己划分的阶段作相关分析陈述。
2020-05-10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4 .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冷战”格局的形成美苏对峙
C.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019-07-01更新 | 151次组卷 | 22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练习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019-06-11更新 | 146次组卷 | 26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单元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
D.肯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7 . 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8 . 据统计,从1927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牲畜减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制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遭到农民的抵制
B.苏联农村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
C.国家大量收购牲畜以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D.农民踊跃出售牲畜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
2018-02-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单元练习题
9 . 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C.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D.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弊端
10 . 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进步之处是
A.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彻底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C.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D.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
2018-02-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单元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