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2 . 1928—1939年间苏联铁和钢的产量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1938年,苏联成为世界上农用拖拉机和铁路火车头的最大制造者。1939年,苏联工业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由此可见,苏联
A.计划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B.经济建设存在着冒进倾向
C.新经济政策成效十分明显D.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2020-08-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苏联在1928年的粮食产量达到四十七亿四千九百万普特,接近战前五十亿普特的水平。可是,国家收购上来的商品粮只有十月革命前商品粮的百分之三十七。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这种现状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
B.表明苏维埃政权失去了农民的支持
C.无法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D.表明农民已经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
2019-09-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苏联外贸统计年鉴》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表中数据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191819201925192919301933
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5.015.120.630.138.343.0
工业消费品58.958.39.22.71.41.7

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
C.民众的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2019-05-22更新 | 724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
A.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
C.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
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7 . 下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此漫画最适合用来说明

A.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问题
B.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
C.苏联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D.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
8 . 40年代末,东欧流行一句俗话:“马克思是上帝,列宁是耶稣,斯大林是圣保罗,铁托是第一个新教徒。”反抗苏联的领导、拒绝斯大林体制的“铁托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词典中的一个新词。五六十年代,东欧的“新教徒”越来越多,从其思想行动来看,最“铁托主义”化的是
A.哥穆尔卡B.卡达尔C.杜布切克D.齐奥塞斯库
2016-11-18更新 | 7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北黄冈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某一时期的苏联曾流行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同他们参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煞有介事:“当然有用啦,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B.苏联人民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
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2016-11-18更新 | 5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北黄冈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