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垮了”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B.西方的“和平演变”
C.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 . 1929年4月,苏联《真理报》指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使工业尽快适应军事需要……必须周密地拟制五年计划,以保证军用和民用工业之间最大限度的合作。”这说明苏联
A.注重轻重工业的均衡发展B.盲目扩大工业生产的规模
C.突出工业计划为国防服务D.优先借鉴西方的工业技术
3 . 苏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包括(          
①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运用多种所有制发展经济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④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4 .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象样的牛仔裤。这表明
A.西方阵营的封锁导致苏联技术落后B.美苏冷战扩展到经济领域
C.苏联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均衡发展D.苏联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为此,苏联
A.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了“斯大林模式”D.实行全面私有制
6 . 苏联在一五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 ,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地位。苏联的经济发展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构建了两极格局新秩序
C.推动了新经济政策走向成熟D.助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7 . 下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
武器门类 苏联 德国
飞机 102600架 76200架
机枪 1437900挺 1048500挺
步枪 11820500支 7845700支
坦克 92600辆 41500辆
迫击炮 350300门 68900门

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   )
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
C.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
2020-05-13更新 | 327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全国约有6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3%,集体农庄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9.1%。苏联农业集体化旨在
A.强化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C.保障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D.调动人民群众生产建设积极性
9 .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通过农民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造成苏联农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
B.苏联农业发展长期落后
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D.长期国内外战争的创伤
10 .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2019-05-22更新 | 724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