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由材料可知,私人企业的发展
A.促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B.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C.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D.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
2 . 《全球通史》中指出:(30年代)“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此处的“独特实验”是指
A.实行余粮征集制度
B.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4 .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l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