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在1935年发起的一场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档案记载,在部分煤矿部门中,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颁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
B.调节分配制度以调动生产积极性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
D.赫鲁晓夫改革试图冲破苏联体制
2022-06-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二十世纪欧洲史》记载,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1937年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却只相当于1928年时的28%,农民则“过着比沙皇政权末期还要糟糕的日子”。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危机影响民众收入B.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C.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弊端D.平均主义阻碍生产发展
3 . 据史料记载,1946年苏联有75.8%的农庄每天付给庄员的报开是少于1公斤的谷物,而7.7%的农庄则无谷物可用来支付庄员的报酬。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4 . 1928 年1 月7 日一位来自苏联库尔斯克省的贫农给《农民报》的信中记载: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有时7小时,其余的时间是自由支配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达到60 卢布,而且不用交税。而农民每天需要工作17个小时,工资7卢布却还要交税;同时,对农民的粮食规定固定价格,但是对农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却不按固定价格。材料不能说明
A.农民的待遇与工人相差巨大B.利用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D.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1933年与1916年相比,苏联牲畜存栏量骤降1/2至2/3,粮食总产量跌入低谷。材料现象
A.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保证了工业化的顺利完成
C.说明苏联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D.说明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
6 . 据《苏联经济史》记载,(苏俄)国营农场的数目:1919年只有2020个,1920年末已经增长到3312个。这一时期国营农场的发展有利于
A.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B.调动个体小农生产积极性
C.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保障对工业中心的粮食供应
2019-03-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宣威市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7 .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2018-05-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
8 .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D.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9 . 据记载,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此做法
A.保证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利于提高工业化建设速度
C.实现了工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
D.有助于工业建设的资金积累
2017-12-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从1927年开始,苏联贸易人民委员会经常要定出每年的出口古董计划,1928年1月人民委员会甚至作出了加紧向国外出口和销售古玩和艺术品的决议,结果是苏联大量的古董、油画被出售。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最有可能是
A.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
B.宣扬社会主义艺术成就
C.争取西方国家外交支持
D.筹集T业化建设的资金
2018-02-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