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2年,苏联与德国恢复了外交关系,初步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从1924年起,英、法等欧洲国家承认了苏联,苏联迅速地打开了外交新局面;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苏联这些外交举措(     
A.消除了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分歧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环境D.导致了苏联模式的形成
2023-03-03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53年,苏联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对这一现象的出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危机下农业破产的表现B.前提是国家给予农民大量补贴
C.筹集工业化资金的现实需要D.体现了赫鲁晓夫对农业的调整
2022-07-06更新 | 433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A.余粮征集制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体制”
4 . 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
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苏联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40年、1942年和1944年苏联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所得收入和向集体农庄市场出售个人宅旁地农产品所得收入占其全部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类别1940年1942年1944年
义务交售粮食类产品所得(%)1.00.40.2
义务交售畜牧业产品所得(%)0.60.40.7
出售个人宅旁地产品所得(%)30.958.864.5
A.新经济政策得以恢复B.农业集体化问题重重
C.斯大林体制已被突破D.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6 .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2022-01-11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以下图所示为1918-1937年苏俄(联)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单位:亿产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苏俄国(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苏线(联)各界投资热情
C.苏联计划经济体到推进了国家现代化
D.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资金因境
8 . 1927-1940年,苏联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0%,棉花合同订购价提高了2.75倍,而农民购买工业品价格却提高了5.5倍。这表明苏联
A.轻工业发展迅速B.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C.实行农业集体化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9 . “苏联工业总产值在 1932 年末增加到 1928 年水平的 219%,而美国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 56%,英国降低到 80%,德国降低到 55%,波兰降低到 54%。”材料可以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已经难以恢复B.苏联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跃居欧洲首位
C.斯大林模式推动了苏联经济全面振兴D.计划经济体制在建立初期具有优越性
10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021-06-09更新 | 8640次组卷 | 7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