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28—1939年苏联农业中拖拉机总数统计(单位:千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1928年

18.5

1932年

148.3

1936年

511.5

1929年

61.7

1933年

213.9

1937年

560.6

1930年

66.9

1934年

297.5

1938年

617.9

1931年

123.3

1935年

412.3

1939年

647.2

A.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B.工农业比例趋于合理
C.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集体农场的规模扩大
2 . 1928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发展高等技术教育,并提出改进第二等级学校的教学,使其毕业生具有升入高等教育的足够的基础知识。1929年又把原来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高等专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按其专业性质分别划归各有关人民委员部管辖。这些措施旨在(     
A.保障新经济政治能够顺利施行B.满足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完善教育结构层次促进高等教育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培养必备人才
2023-07-28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2 年,苏联农庄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谷物、牛肉的生产都是赔本的。同时,这一时期工业品与食品的零售价格比1940年提高了86%。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此状况,苏联政府亟需(     
A.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B.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C.协调轻重工业的关系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在此期间,苏联优先发展的是(     
A.农业B.轻工业C.商业D.重工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民群众热情讴歌农业集体化运动B.集体农庄符合苏联模式的要求
C.反映出集体农庄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集体农庄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2-12-18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1913年至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在20年代之后实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大力发展了集体农庄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C.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7 . 1931年,苏联实施工资改革,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将非熟练工人和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从1:2.8扩大到1:3.6,并实行刺激性较大的累进计件工资制。这一改革
A.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破坏B.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C.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形成
8 .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③扩大企业自主权   ④以租让制方式引入外国资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1932年,苏联组建了2502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14.8万台拖拉机,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机械化的完成B.经济发展的计划性
C.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0 . 普京在谈到苏联解体时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体制僵化使社会缺乏活力
C.严重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D.与美国争霸造成经济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