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
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2 . 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选民大会上说:“我们必须使我国工业每年能生产生铁达五千万吨,钢达六千万吨,煤炭达五亿吨,石油达六千万吨,只有这样才可以认为,我们祖国有了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这侧面反映了(     
A.冷战对抗的序幕已拉开B.二战促进苏联工业发展
C.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点D.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凸显
2023-03-0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12月(全国卷)测试历史试题(新教材老高考)
3 . 20世纪中叶,苏联官方将“政治笑话”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工具,在社会危机的时候具有煽动性的功能”;《苏联刑法典》认为它是“反苏维埃的政治宣传”,具有“反苏”性质。但此时期苏联民间则“打破禁忌”,私下里流传各种政治笑话。这主要是因为(     
A.苏联民众的信仰缺失B.政治高压造成社会不满
C.西方和平演变的进攻D.文艺领域中的万马齐喑
2023-02-0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4 . 1925年,英国提出保卫资本主义世界免遭苏联威胁论;1927年,英国向苏联递交断绝外交关系照会;1927年6月,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后,西方六国外长会议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示,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启动工业化,应对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国际形势。这说明当时苏联(     
A.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B.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具有必然性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的阻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民群众热情讴歌农业集体化运动B.集体农庄符合苏联模式的要求
C.反映出集体农庄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集体农庄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2-12-20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列宁认为,俄国有这样一个有利条件,可以依靠工兵“苏维埃”先掌握政权,然后通过政权来发展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下列与此不相吻合的是(     
A.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C.实施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D.亲自领导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2022-12-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7 . 针对斯大林模式,学者阿伦特指出:“在极权主义统治的国家,国家只是一种门面,它掩盖了统治的真实核心:秘密警察和某个领袖。”该学者意在强调斯大林模式(     
A.凸显了集体主义的观念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体制
C.迎合了领袖的意志品质D.造成了政府与人民疏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这一做法(     
A.旨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B.利于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
C.顺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
2022-12-08更新 | 50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读“苏联重工业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这一时期苏联重工业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A.把加强国防力量作为重要目标B.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确立
C.制定和实施“加速发展战略”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2022-12-01更新 | 48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A.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B.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