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下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苏联,记录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情景。导致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冲击的破坏性影响B.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的妥协
C.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D.集体农庄土地所有权的丧失
2021-09-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2 .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B.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3 . 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政府一方面向集体农庄提供贷款,加快农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建立2500多个机器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监督农庄执行生产计划。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B.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C.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4 . 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继承了沙俄时期开发北极地区的已有成果,制定了统一管理的国家计划,重点关注对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北方海路(西起喀拉海峡,东至白令海峡的航段和水域)。为拓展北方海路的运输规模,苏俄政府组建北海航线委员会,负责运输货物和开发航线。1928年后,该委员会除了从事贸易活动外,还积极开展工业建设,负责将西伯利亚地区的谷物、木材加工品和渔产品等物资运往其他地区,并实现了北欧与远东间的定期航行。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加快推进北方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极地航空与破冰船舰队建队设、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陆路交通运输网建立等领域取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二战期间,苏联远东军舰可经过北海航线进入巴伦支海,支援海军在欧洲战场作战。

——摘编自叶艳华《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地区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通过外贸手段直接从西方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1929年,仅美国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的商号就有一千多家。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这说明苏联
A.完全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C.抓住国际机遇加快工业化建设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6 . 如表为苏联1932—1937年的固定投资情况(单位:百万卢布),其投资方向
A.有利于加快苏联工业化的进程B.致使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C.使苏俄政权陷入内优外患困境D.使苏联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
2020-10-2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河北省联考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新高考)
7 . 如图为苏联(俄)1918—1937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示意图(单位:亿卢布)。据此可知,苏联(俄)
A.经济政策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B.计划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C.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结构均衡D.市场经济调动了人们投资热情
8 . 193年,苏联62%以上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0%;到1938年,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都消失了,农业生产被集中到了约24万个集体农庄和4000个国营农场中。这
A.展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成果B.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建设热情
C.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基础D.超越了社会生产力实际水平
9 . 苏联“一五计划”规定,农业总产值从1927年—1928年的166亿卢布增加到1932—1933年的258亿卢布。可实际上,到1933年,农业总产值降低到131亿卢布,畜产品只有1913年的65%,“一五年计划”期间,马的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初步显现B.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全盘集体化出现问题D.新经济政策不适应发展
2020-05-14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1
10 . 据统计,1927年苏联工业品零售价格的指数为210(以1913年的价格指数为100)而农产品的价格指数是149。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苏联
A.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减产B.农民为工业化建设了作出贡献
C.工农业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增加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