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1935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废除粮食、面粉和去壳的粮食配给制,并发布由“国营的和合作社营的商店普遍广泛地出售粮食和其他产品”的法令。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A.政府重视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政策逐渐走向终结D.工业化期间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2 . 斯大林说:“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天进攻苏联,打断我国建设。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由此斯大林决定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努力发展工农业生产
C.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D.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3 . 1907-1913年,俄国在世界粮食出口中所占份额为45%,被誉为“欧洲粮仓”。但1932-1933年、1946-1947却发生了饥荒,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饿死。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推断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这两次饥荒
B.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下农业发展滞后
C.世界粮食市场饱和使苏联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恶化
D.新经济政策中余粮收集制引发了苏联粮食危机
2021-09-24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27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4 . 从1931年起,苏联开始对集体农庄下达生产计划指标,包括播种面积、作物结构、播种与收获时间、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等,最后发展到连农作物的行距有多大,庄员家庭饲养的牛羊头数都由上级统一规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发展B.片面追求所有制变革的速度
C.农业集体化大力配合工业化D.经济体制存在着僵化的弊端
5 . 如表: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对比表,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301830326%
煤炭/万吨355016600368%
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
谷物/万吨7300950031%
A.计划经济严重阻碍经济发展B.苏联已经迅速实现工业化
C.农业生产陷入停滞与倒退D.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6 .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B.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7 . 苏联“一五”期间,各种发明和合理化建议约50万件(条),由此而节约的资金仅在重工业领域就达10多亿卢布。“二五”期间,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增加了1倍以上。工资基金在1933年为340亿卢布,而在1937年则已增加到810亿卢布。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激发了新经济体制的创新活力B.提升了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C.沿用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D.调动了工农大众的劳动积极性
8 . 下列所示曲线图为某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
2021-09-02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斯大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时,把新经济政策划分为两个时期,认为如果从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时期必须从农业开始来发展的话,那么从1926年就进入了“直接工业化时期”。在“直接工业化时期”,苏联
A.依靠外国力量积累资金B.农业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C.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D.政治经济体制趋于集中
10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斯大林支持工业和农业都由莫斯科控制和管理的中央集权经济。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工厂的继续经营管理,而且意味着政府通过农民土地集体化对农业的控制。……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低价格出售。”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B.为了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
C.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发展工业提供资金和原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