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1 . 下表是二战前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四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和四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苏联、英国、美国、德国B.美国、苏联、英国、德国
C.美国、英国、德国、苏联D.苏联、美国、英国、德国
2 . 1935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废除粮食、面粉和去壳的粮食配给制,并发布由“国营的和合作社营的商店普遍广泛地出售粮食和其他产品”的法令。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A.政府重视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政策逐渐走向终结D.工业化期间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3 . 从1922年开始,苏俄接收德国人帮助建设工厂和企业。到1929年以后,苏联接受的西方国家技术援助80%来自美国,这种技术引进持续到冷战中期。这说明了苏俄(苏联)的经济建设
A.利用了国际局势的变化B.借鉴了西方的市场经济
C.受益于冷战政策的实行D.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4 . 1937年苏联国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963亿卢布;正当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沦陷于经济危机不能自拔之时,苏联却消除了失业,实行了免费医疗、社会保险和退休金制度。这反映出
A.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B.苏联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C.斯大林模式推动了苏联的发展D.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苏联破坏性小
2021-10-02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韬智杯2022届高三9月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英国学者梅格纳德·德赛指出:“苏联用20年时间实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花100年时间才实现的国家工业化,使它赢得了尊重。它成了亚洲和非洲一些新的解除殖民统治的国家学习的榜样。”这说明苏联模式
A.是第三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为落后国家探索工业化提供了借鉴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一条实现工业化的正确道路
6 . 1961年2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改组和改进国家采购农产品的组织工作》的决议,决定将农产品的采购改为合同订购的方式,由消费合作社向农庄购买销售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按地方市场价格购买,国家不再制定价格。这一规定旨在
A.调动农庄的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减少对农场的行政干预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21-09-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斯大林说:“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天进攻苏联,打断我国建设。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由此斯大林决定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努力发展工农业生产
C.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D.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8 .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
C.下放企业管理权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9 . 1907-1913年,俄国在世界粮食出口中所占份额为45%,被誉为“欧洲粮仓”。但1932-1933年、1946-1947却发生了饥荒,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饿死。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推断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这两次饥荒
B.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下农业发展滞后
C.世界粮食市场饱和使苏联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恶化
D.新经济政策中余粮收集制引发了苏联粮食危机
2021-09-24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32-1933年,苏联北高加索、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及其他大片地区,爆发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此次饥荒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危机是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B.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生产力现状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巨大的影响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2021-09-16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