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1 . 1920年,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访问苏俄,同列宁进行了会谈。1934年威尔斯再次来到莫斯科时,看到苏维埃国家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称赞列宁是个真正的伟人。威尔斯第二次来到莫斯科时,有可能看到的事实是
①“星期六义务劳动”
②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③国家电气化计划已经实现
④苏联正在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 下列所示曲线图为某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
2021-09-02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日新部)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从苏俄到苏联,实施了哪些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
4 . 斯大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时,把新经济政策划分为两个时期,认为如果从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时期必须从农业开始来发展的话,那么从1926年就进入了“直接工业化时期”。在“直接工业化时期”,苏联
A.依靠外国力量积累资金B.农业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C.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D.政治经济体制趋于集中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斯大林支持工业和农业都由莫斯科控制和管理的中央集权经济。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工厂的继续经营管理,而且意味着政府通过农民土地集体化对农业的控制。……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低价格出售。”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B.为了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
C.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发展工业提供资金和原料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7 . 下表是1929—1932年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统计表
年份1929193019311932
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
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
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
人员培训00558.8604.1
总计15533272.311153.312055

这一时期苏联飞机产量大幅上升,但生产完成量仍低于计划量,1929年计划完成度为87%,1930年73%,1931年49%,1932年59%。据此推知,苏联此时(  )
A.深受经济危机困扰B.政府主导实施赶超战略
C.科技人才流失严重D.粗放型发展致效率低下
2021-08-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国崛起】

——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2021-08-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苏联的经济建设给我们留下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的心态就很能说明问题:“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然而,要我们自己去适应政策仍然感到十分困难,甚至很痛苦。”

——陆南泉、姜长斌、徐奎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材料二   苏联外交官亚历山大于1930年返回莫斯科,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大街上一片灰暗,餐馆和咖啡馆逐一消失,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除了纸箱和食品罐头,橱窗内什么也没有。店员在张贴“无货”的标签,所带的神情与其说是轻率,毋宁说是绝望。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其质量真是难以形容,我身上的巴黎西装让我不知所措、无地自容。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描述赫鲁晓夫的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在民生方面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
10 . 194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愤怒的葡萄》在苏联没有通过审查,原因是苏联的审查官无法理解为什么电影中最贫穷的一家人会拥有一辆卡车,他们认为这是对资本主义的美化。这反映当时
A.美国综合国力远远超过苏联B.苏联开始遭到西方全方位封锁
C.美苏意识形态分歧加剧冷战D.苏联的工业化存在结构性局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