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对图中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发展模式创新促进苏联经济发展
C.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丧失D.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较为激烈
2021-05-05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1931年开始,实行配给制的苏联将国营“外宾商店”向苏联公民开放,只允许使用黄金或外汇购物,并在欧美多个城市发布广告,其中一则广告语为“俄国的凛冬已至,向外宾商店汇款能让你们在苏联的亲戚朋友买到暖和的衣服、鞋子、衬衣……”。苏联此举旨在
A.借助危机进行政治宣传B.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金
C.部分地延续新经济政策D.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3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4 .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变化。下图所示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应出现在
A.1922年B.1928年C.1937年D.1945年
2021-04-26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者从落后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总结出一组命题

命题一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命题二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命题三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命题四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以上命题中任意选取一个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赞同、修改、反对该命题。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3-28更新 | 80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卷01
6 . 如图是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该作品反映出
A.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B.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
C.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D.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7 . 某学者认为,苏联与西欧不同,在没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重工业化的资金,只能通过压低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并通过计划经济,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地、合比例地发展基础工业和战略工业部门。为了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循环,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也是一个必然选择。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
A.采取了错位的发展战略B.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相得益彰
C.失去了发展经济的良机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道路具有开创性
8 .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报告指出:……把小农户联合为以公共互助的集体的耕种制为基础,利用农业机器和拖拉机,采用集约耕作的科学方法的大农庄。会后农业集体化迅速推开,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大田作物种植和收割的机械化。这说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
A.解决了农机器具积压问题B.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C.纠正了农民懒惰息工行为D.满足了农民占有土地的愿望
2021-03-0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苏联曾经在一段时期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任何一种机器,也都不应安装,更不应从外国订货。”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科学技术教条化B.教育体制政治化
C.科学技术国家化D.科技意识形态化
10 .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在经济上放开的同时,政治上沿用了战争年代的做法,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1924年之后,斯大林的某些经济政策尽管与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明显不符,但他通过先改变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然后再确认的方式让其政策得以通行。由此可得出
A.苏联的决策机制造成新经济政策的取消
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C.新经济政策因引发严重的危机而被废除
D.计划经济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1-03-02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