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某学者认为,在评价苏联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苏联共产党的抱负,看这个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现了这种抱负。苏联共产党的抱负含有三层意义:建设社会主义;追赶先进国家;谋求国际权势。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模式
A.在战略定位上具有盲目性B.致力于提升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C.造成了经济结构上的失衡D.以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为特征
2021-08-12更新 | 67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0年,苏共十六大通过了“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3年,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消弭了与美国的意识对抗B.利用外国优势推进工业化
C.经济体制模式在逐渐转型D.新经济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3 . 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继承了沙俄时期开发北极地区的已有成果,制定了统一管理的国家计划,重点关注对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北方海路(西起喀拉海峡,东至白令海峡的航段和水域)。为拓展北方海路的运输规模,苏俄政府组建北海航线委员会,负责运输货物和开发航线。1928年后,该委员会除了从事贸易活动外,还积极开展工业建设,负责将西伯利亚地区的谷物、木材加工品和渔产品等物资运往其他地区,并实现了北欧与远东间的定期航行。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加快推进北方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极地航空与破冰船舰队建队设、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陆路交通运输网建立等领域取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二战期间,苏联远东军舰可经过北海航线进入巴伦支海,支援海军在欧洲战场作战。

——摘编自叶艳华《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地区的意义。
4 . 有人认为,苏联“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社会阶级中最占多数,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这件事”
A.打退敌人进攻巩固了新政权B.利用市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C.整合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扩大集体农庄经营管理自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

——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

——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