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谷物(万吨)
1928年425.1355118.217330
1940年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9367.2649.0930.48
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A.国民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衡B.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果显著D.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2-11-10更新 | 712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4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4年7月,斯大林在接见英国作家威尔斯时说:“工程师、生产组织者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而是按照领导人的命令、按照国家的利益所要求的去做工作的。....不应该认为技术知识分子能起独立的历史作用。”斯大林此说旨在(     
A.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初步建立起新经济体制的框架D.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
4 . 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完成了砖头一样的移动通信产品测试,此后,移动电话开始进入人类的生活。而早在10多年前,苏联工程师就发明了重约500克的移动电话,可以在200公里内有效工作,但由于造价昂贵被政府叫停。使美苏两国移动通信技术命运不同的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不同B.经济管理体制差异
C.民众的消费观念D.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2022-09-2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全盘集体化”决议,为了完成运动指标,各地都出现了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现象。农业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到1936年,几乎所有农户都加入了集体农庄。对农业集体化认识正确的是(     
A.集中体现了农民阶层利益B.印证了农业现代化的经济规律
C.适应了高速工业化的需要D.推动苏联的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2022-09-1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4%,国民收入增长年均15.5%;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把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调低为16.5%,其中轻工业增长速度提高到18.5%,重工业增长速度降低为14.5%。这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出现弊端B.斯大林试图探索符合国情的道路
C.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 93 页

材料二   在中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风云新途》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 3 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 100 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勒微笑的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德国不但被全线遏制,而且开始遭遇反攻,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 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即使在最艰苦的 1942 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 2 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

材料三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1)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斯大林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8 . 1927年底苏联召开的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讨论了农村问题,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说个体私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决议内容说明(     
A.政府措施与新经济政策相违背B.农村资本主义成分增加
C.尚未决定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D.国家重视改造小农经济
2022-08-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社科院前院长胡绳曾讲道:“苏东社会主义崩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
B.是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农业,从而造成重工业的落后
D.最高苏维埃成为形同虚设的表决机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