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     )
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B.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
A.征收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
D.增加农庄的自主性
3 . 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
4 . 小王在查阅苏俄(联)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史料:“一些以前经商的公民应约来到指挥部,据说是要他们来为劳动义务登记的。在这些公民登记时,他们遭到拘留并被送往兵营等候派往前线。”这表明了当时苏俄(联)
A.力图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国内出现了政治多元化
D.正忙于应付德国的进攻
5 . 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苏俄境内,全国上下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下,你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从事经商活动B.把粮食捐给前线C.参加义务劳动D.参加红军
6 . 电影《列宁在1918》中出现了运粮的红军战士途中晕倒的画面,再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严重缺粮的情况。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A.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D.全面推广种植玉米
2018-04-20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遂溪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D.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俄经受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9 .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②属于适应战时需要的军事性措施
③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④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 . 1919年9月,某位苏俄领导人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这反映了该领导人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B.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
C.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D.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
2018-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