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问题,苏维埃政府实行
A.固定的粮食税
B.余粮收集制
C.按劳分配原则
D.农业国有化
2018-03-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须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

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施该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经济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有何启示?

3 . 《静静的顿河》有这样的描述:“青天白日里……把我们家的粮食、小石磨都抬走……这样是为劳动人民?该描述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粮食税
B.义务劳动制
C.企业国有化政策
D.余粮征集制
4 .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2018-02-22更新 | 29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5 . 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6 . 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情况有明显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题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战争结束,形势发生变化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018-0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练习

7 .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与时俱进,为苏维埃俄国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世界史·现代部分》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据《大国崛起》整理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又得益于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018-0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
9 . 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自由放任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0 . 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余粮收集制
②取消商品贸易
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