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在国内战争期间,农民契诃夫拿100卢布到市场购买了100斤粮食,对此判断和理由正确的是
A.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B.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C.真的。苏俄政府改变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D.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2 .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粮食产量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
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
3 . 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国土、五分之三的人口。苏维埃政权管辖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工,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为解决上述困难,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农业集体化
4 . 十月革命后,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下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包括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
C.制定“五年计划”
D.实行粮食税
2017-10-11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文科综合(理)历史试题

5 . 马克思在1843年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时,就强调“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成为当时“国民经济的事实”之一,这一模式指的是什么?有何基本特点?

(2)基于1929年经济危机的这一“国民经济的事实”,美国总统胡佛和罗斯福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基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严峻形势,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上所述,有关“国民经济的事实”的论述和举措,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哪一思想精髓?

6 . 复旦大学的姜义华认为,该政策是“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是旧俄国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该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全盘集体化
D.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
7 . 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
8 . 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
9 .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10 . “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