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
C.固定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2019-05-15更新 | 320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史料记载,苏俄(联)有段时间粮食减产、工业落后,实行强制劳动,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深受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列宁逝世,新任领导人调整了经济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 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 9倍。

——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经济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国经济调整手段的共同之处。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8-10-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部反映俄国十月革命后初期历史的电视剧有这样的情节:一位瘦弱的老农,躲在偏僻的角落,出售他袋子里的农产品,他不时东张西望,表情十分地紧张与害怕。此内容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期
B.新经济政策实行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2018-09-14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导致老农失去干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粮食税的征收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D.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
6 . 1918年苏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2016-11-27更新 | 431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