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以及实行这两个经济政策的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2022-06-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加剧,“一切为了前线”成为当务之急。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征集的对象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1921年,列宁又提出“面包会有的”“把粮食税固定下来”,并允许自由贸易,难得一见的土豆、鸡蛋、香肠又进入了州门眼帘。从1929年下半年起,更强劲的“农业风暴”雪卷苏联大地,部分农民公开抛荒,公开宰杀牲口……20世纪初期的苏联农业发展状况,给世人许多启迪。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83初,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全国1.8亿农户获得农业生产的自主权。1983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稍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1985年根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农产品价格较1978年上涨23%。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实施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1-06-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3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征集额”和“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相关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为实践这些观点推行的经济政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新型现代化途径”的主要特点,简要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修正苏联模式的主要表现。
2020-04-18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