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

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说:“今年春天,我们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手段、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这种退却是否已经够了,以至可以停止退却而开始准备进攻呢?”列宁说:“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与“退却”提法相应,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基调还常有“喘息”“改良”等。如“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后,如果取得胜利的国家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其实力显然不够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还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

——摘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经济政策“退却”“喘息”“改良”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原因。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开始所定基调即是“发展”“前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1980年5月,邓小平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当经济改革首先要从经济调整着手时,邓小平在1980年12月又着重强调:“我们今天的调整不是后退,而是前进。”此后,“发展”“前进”的基调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的讲话之中。

——摘编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邓小平改革基调的结果,并对这两种改革基调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

——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

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

——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