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工业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28—1939年苏联农业中拖拉机总数统计(单位:千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1928年

18.5

1932年

148.3

1936年

511.5

1929年

61.7

1933年

213.9

1937年

560.6

1930年

66.9

1934年

297.5

1938年

617.9

1931年

123.3

1935年

412.3

1939年

647.2

A.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B.工农业比例趋于合理
C.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集体农场的规模扩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重工业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他提出党不可能等待和应付,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二战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苏联体制的保守和僵化却更趋严重。1984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仅为2.6%,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低点。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手苏联政坛,在1986年的苏共二十七大上,他提出经济要实行加速发展战略,认为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并非适销对路而是积压在仓库里,不能算是加速发展。工厂、农场、农庄实行自筹资金,取消对本企业生产食品的副业的限制,扩大合作社的活动,鼓励小生产和小商品的个体劳动,关闭不赢利的工厂。但1986~1988年国民经济增长率只有1.8%。于是,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要完善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使改革的重点开始了转向。

——摘编自李晓辉《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提出以“最高速度”政策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以及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工业建设方面的成就和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的背景,并概括该战略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的转向。
2023-06-29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8 世界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1927—1940年,苏联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     
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
C.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2023-05-14更新 | 611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河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1930年的苏联宣传画《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五年计划,四年完成!》,该宣传画(     

A.表达了争取国内战争胜利的迫切需求
B.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D.彰显执政者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在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在实践中就造成了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政府对此有所察觉,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将由40.1%降低为14.5%。由于种种原因,重工业完成了计划的121.3%,轻工业完成了计划的85.4%,而农业只完成了76.9%。

——摘编自[苏]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在斯大林的主持下,苏联实施工业化的指导方针是;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在联共(布)党内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论,以布哈林为首的反对派主张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特别是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合理平衡。布哈林等人主张,国民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可以避免对农业的过度伤害,在政治上也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但这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工业发展的速度。以斯大林为首的一派,抓住了反对派在工业发展速度上的缺陷,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从而为在政治上战胜反对派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2)材料二中斯大林一派和布哈林等人对工业化建设有不同的观点,请你从国家发展的角度,选择一个你认同的观点并予以论证。
2023-01-20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二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31 年,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随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通过扫盲和发展各类教育来培养技术熟练工人。1935年,斯大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 的口号,把培养技术干部和迅速掌握新技术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这两则口号(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B.呈现出斯大林模式的特色
C.旨在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D.反映出经济建设重心变化
2023-01-06更新 | 32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噩梦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7 . 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28年的158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底的368亿卢布,国民收入从244亿卢布增加到455亿卢布,同一时期劳动生产率提高约38%。以上成就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工业化的逐步展开D.赫鲁晓夫推行改革
2022-07-12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世界现代史
8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612次组卷 | 73卷引用:专题07 图表数据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