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工业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业建设封闭化B.建立了工农联盟
C.优先发展重工业D.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7年,苏联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50%的人是文盲,国防力量也比较薄弱,到1933年,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机床制造、精密仪器等新兴工业部门也初具雏形。苏联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实施了新经济政策B.一五计划的推动
C.采用战时共产主义D.农业集体化实施
3 . 苏联国民收入从1928年的244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的455亿卢布,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大机械制造国。苏联成就的取得主要在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1930年的苏联宣传画《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五年计划,四年完成!》,该宣传画(     

A.表达了争取国内战争胜利的迫切需求
B.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D.彰显执政者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
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1933年的苏联宣传画,画上配文的译文为“我们将扩大托儿所、儿童教育设施和工厂厨房的建设。劳动妇女是国家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此画作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有所调整B.经济建设需求变革社会关系
C.积极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D.五年计划侧重教育基础设施
7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特别注重在职干部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党、政、军干部和优秀工人输送到高等学校进行系统培训。这一时期,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中的学生几乎四分之三是工人,四分之一是共产党员。苏联此举旨在(     
A.贯彻国家经济建设方针B.发挥了新经济体制的优势
C.从根本上纠正右倾错误D.借鉴了资本主义某些做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6—1927年苏联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超过1/3依赖进口,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这说明(     
A.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B.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进程
C.西方加强对苏联的经济封锁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 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年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联“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于1930—1933年,只花了二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完工。全长227公里,内有37公里人工水道,有5座堤坝和19道船闸,使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B.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已经宣告完成D.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